登总持阁
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淨理,常願奉金仙。
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
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注释
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
诸天:天空。
井树:井边之树。
渭川: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逼诸天”、“近日边”,这是夸张和比喻,“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也是夸张,但是在意义上有一种递进,使高阁的形象更具体。“低秦岭”、“小渭川”有夸张地成分但也有对比,拿这样的秦岭渭河来突出总持阁之高。其实在最后的结尾诗人的态度里也有夸张的意思,他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罢了。全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诗句里就常用到夸张的修辞。也就是因为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得专写总持阁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体上有了一种很突出的气势,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他的诗作里是常见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74篇) 〕
:
欧大任
双鱼消息五湖还,玄晏先生尚闭关。人候小车乘下泽,书成残草寄名山。
江南烟月参差际,淮浦风云澒洞间。尺素怀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
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雲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裡,竹林何日一追攀。
清代:
商可
柔绿阴无际,垂帘昼似年。莺声催午课,花气拥春眠。
向母寻眉谱,随兄治砚田。潜心看内则,钞得两三篇。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莺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随兄治硯田。潛心看内則,鈔得兩三篇。
:
吴德功
晓起登山陇,优游缓步行。日从峰隙漏,风自涧中生。
岚气千层润,岩泉一片清。纵观沧海外,帆影眼前呈。
曉起登山隴,優遊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
岚氣千層潤,岩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明代:
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铅华世绝伦。花因解语艳,山入画眉颦。
宝髻随时广,罗衣逐态新。坐令幽谷里,无夜不生春。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豔,山入畫眉颦。
寶髻随時廣,羅衣逐态新。坐令幽谷裡,無夜不生春。
明代:
皇甫汸
古来开阁自平津,几见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优诏赐,乞骸何用屡书陈。
东都饮饯辞供帐,南驿乘符速去轮。归到宜春酒应熟,散金惟欲会乡人。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诏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驿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
宋一鸿
良夜迢迢低玉绳,望双星。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
拗住银钩红烛背,悄无声。是何意态意怦怦。问卿卿。
良夜迢迢低玉繩,望雙星。羅衣偷卸若為情,細叮咛。
拗住銀鈎紅燭背,悄無聲。是何意态意怦怦。問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