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


拼音sī mǎ
注音ㄙ ㄇㄚˇ

繁体司馬
词性名词

司马

词语解释

司马[ sī mǎ ]

⒈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⒉  姓。

surname;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参阅《通典·职官二》。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⒉  官名。 《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钱塘 黄小松 易,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
按, 黄易,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

⒊  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⒋  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扬、王 遗风。”
李善 注:“司马相如、扬雄、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⒌  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沉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⒍  复姓。

国语辞典

司马[ sī mǎ ]

⒈  职官名:(1)​ 参见「大司马」条。(2)​ 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⒉  星名。

《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⒊  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分字解释


※ "司马"的意思解释、司马是什么意思由优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司马遹临走的一天,一批旧属依然在白色恐怖下自发来到洛阳城南,挥泪和他告别。

2.善加调养;然而司马相如衣食丰足之后不但不知珍摄,反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3.一顿晚餐,凌霄和历青云等五人也越发熟悉了,大家都在畅谈着自己对修炼方面的认知,而且司马哲还在一边听着,不是纠正几人的错误认识,六人都获益匪浅。

4.霍峻一回头,原来是他的好友向朗,向朗年约四十岁出头,出身宜城县大族,是荆州出了名的好学不倦之人,年过三十还拜司马徽为师,在荆州传为美谈。

5., 东晋大司马大将军桓温,雄姿英发不可一世,自认为样貌出众,风神俊朗,器宇不凡,常常自比司马懿、刘琨这样的大英雄。

6.看到小朋友落水,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7.带路的鬼子很快就躺了一地,司马洛擦着匕首横目四顾,下令跟上来的各排清点人数,完了以后也不多说话,只是挥手示意向高地掩去。

8.王凌一脚不慎,跌落山崖,一命呜呼,司马懿悲恸不已,潸然泪下。

9.十年动乱中,“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野心有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司马光的小伙伴掉到了水缸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搬起石头砸开了水缸,救了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