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和同


拼音hé tóng
注音ㄏㄜˊ ㄊㄨㄥˊ

和同

词语解释

和同[ hé tóng ]

⒈  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

⒉  和睦同心。

⒊  调和。

⒋  伙同;合伙。

⒌  “和光同尘”的略语。

引证解释

⒈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
《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⒉  和睦同心。

《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
《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⒊  调和。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
《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⒋  伙同;合伙。

《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⒌  “和光同尘”的略语。参见“和光同尘”。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杀人!’”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假文凭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

⒍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⒎  谓平和,不交战。

《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⒏  调和。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国语辞典

和同[ hé tóng ]

⒈  随俗。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分字解释


※ "和同"的意思解释、和同是什么意思由优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要解决天下贫富两极分化必要的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实际行动。贫困有可能被咱们的不闻不问激化而成为炸药桶。

2.我要感谢在座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是你们在平时班主任经验交流中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我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与伟大。

3.我要和同学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共同达到我们的目标.每位老师,家长都会竭尽全力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4.你这个叛徒,竟然作出出卖组织和同志这般背恩忘义的事来,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5.今天我在课上和同桌大谈,只听一声咆哮,就看见老师不慌不忙朝我走来,额,在劫难逃了。

6.当天下午,熊俊和同事、朋友们一起来到南昌SoS儿童村时,儿童村里静悄悄的,大部分孩子正在学校上课,只有几名还没上学的“细伢子”在“村”里玩耍着。

7.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哪怕牺牲了,也要保全组织和同志。

8.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9.不发表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背离的主张和言论,不传播流言蜚语和道听途说的事,不在领导之间和同志之间拨弄是非,挑拨离间。

10.偶尔,他和同学们聊天时会冒冒失失地弄出个张冠李戴的新鲜事儿或新鲜词,让大家晕头转向,而他却自以为是得意洋洋地炫耀说:“这是学问,你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