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逐轻的成语故事


避重逐轻

拼音bì zhòng zhú qīng

基本解释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

出处见“避重就轻”。


暂未找到成语避重逐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重逐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是非口舌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挥霍无度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归马放牛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